上海太暖了
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孤寡
独居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
提供为老(爱心)助餐服务
近日,上海市民政局、市财政局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《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至2025年,全市社区长者食堂数量达到400家,老年助餐点达到2000个,日供餐能力达到25万客!
但是,老人们却很头疼
食堂建在家门口
“补贴”却被挡在门外
同样是一份20元的社区养老餐,70岁的刘老伯可以享受一份助餐补贴,而户口不在所在地的王伯伯却与之无缘。
不同区、不同街镇的补贴额度和补贴方式都不同:有的以发放牛奶等实物形式补贴;有的向符合不同条件的老年人发放每人每餐1—6元不等的现金补贴;有的既有实物补贴,又有现金补贴。
不同区、不同街道补贴对象和年龄也不尽相同:有的只针对低保、低收入老人进行补贴;有的针对60岁以上的所有老人进行补贴;还有的针对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补贴……但是,只要老人离开户籍所在地,在其他区就无法享受补贴政策。虽然补贴额度不高,但由于信息比较透明,获得补贴少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落差。
养老补贴能否在家门口享受?
最新消息
明确了!
上海发布昨天发布了关于印发《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的通知社区长者食堂应给予老年人一定的用餐折扣优惠,本市户籍老年人和常住本市的外省市户籍老年人享受同等优惠待遇。优惠力度可根据年龄梯度确定,向高龄老年人倾斜。各区各街镇可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,按照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、年龄差异、失能状况等给予一定的用餐补贴和送餐费用补贴。本市户籍的人户分离老年人,按照居住地标准享受用餐和送餐费用补贴,所需经费由居住地承担。在申请方式方面,不少区都开通了线上申请渠道,有些区也考虑到老人的数字化鸿沟问题,保留着线下申请的方式。但我注意到,有的地方完全没有开通线上渠道,老人只能去线下实地申请。而线下申请点一个街镇基本只有一至两个,作为申请主体的老人范围覆盖却很大,特别是农村郊区地域宽广,老年村民自己前去办理非常不方便。此外,大多数线下的申请点申请时间都集中在工作日,这对于很多需要帮家里老人代办的子女来说,也有些不便。而且,申请主体也不统一。有的老年助餐服务是向街镇申请,有的是向居(村)委申请,有的是向街镇下属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申请……受理主体和审核的口径五花八门,受理办结时间有长有短,造成知晓度不高,民心实事难以惠及广大老人。最让老人头疼的,或许还要数申请材料了。有的区只需要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等基础材料即可,而有的区要求提供申请人户口簿、身份证、申请人养老金近3个月明细,有的区申请材料既要填申请表、还要填审核表……在实地调研中,我不止一次听到老人说,申请爱心为老餐需要的材料太多了,有时候根本就搞不清楚,还不如不弄了。据此,我建议要进一步精简优化申请材料。考虑到目前上海各区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,对于老年群体爱心助餐服务的申请条件、门槛和所需的申请材料,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论证跟统一。建议由市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各区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与排摸,对于所需材料和证明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,对效用比较低的,比如收入、养老金、低保等证明,能够通过现有系统充分证明的,要尽量予以取消,帮助老人减少提交不必要的申请材料。在积极探索形成全市统一的申请表格、申请材料标准的同时,特别要加强“政策找人”和资源整合,依托现有的各类数据库,让为老服务更为精准。其次,还要继续开发网上申请功能。依托全市“一网通办”和随申办APP,进一步整合各区资源和口径,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做法,开通全市范围内统一的老年爱心助餐服务申请页面和板块,逐步实现全市“一网申请、实时受理、各区审核、属地管理、统一反馈”的工作格局,实现“应开尽开”,推动16个区实现全覆盖。同时加强人性化设计,结合老年人实际,在相关页面试点“子女帮办”、“百岁老人·免申即享”等特色服务,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申请。最后,还应推动规范化、体系化建设。“小饭碗”装着“大民生”,除了常规的申请环节之外,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,为老助餐服务还面临着很多新情况。比如补贴标准不统一,尤其是针对“人户分离”的老年人,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及老年助餐等标准不一;供餐能力不均衡、配送路线规范不精准,高龄、独居、纯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服务精准性不高,难以实现居村全覆盖配送。这些都有待立足长远,在下阶段工作中持续推进。
作者:孙慧(上海市人大代表) 吴豪(嘉定区人民建议征集办)